【講師文匯堂】全董錫~讀好課外書《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1 | 孫易新心智圖法

Loading

返回上頁

【講師文匯堂】全董錫~讀好課外書《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1

image
作者:全董錫
(小學語文老師、孫易新心智圖法兒童青少年教學師資培訓班結業、孫易新心智圖法授權兒青學習講師)

*來源:愛自己的圈圈 (微信公眾號ID: qdx04106)

        繼續說說多讀課外書,也就是傳說中語文老師經常念叨的要增加課外積累。
     
        常見老師把很多時間交還給孩子,請他們在課內課外屬於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裡多讀書,想盡九九八十一種策略,坑蒙拐騙哄著孩子來讀讀書,那這些時間裡孩子都在讀什麼呢?無論多大的小孩,只要老師不干涉,絕對喜歡圖畫多於字,最好是一頁不超過50個字的書,歡樂又有趣!只有個別的孩子才會沉浸在全是字的書籍裡難以自拔,且不太好拔出來。

        我自小愛看書,尤其愛看地理圖冊。小說嘛,短篇最愛,中篇次之,長篇的尤其不喜歡。原因是錯綜複雜的情節,我深深地理解我的大腦,簡單的線索處理起來還輕鬆,一旦是我不太熟悉的隱喻或過於成年男性化的、官腔化的大論,尤其頭痛。所以,我都沒有把四大名著給讀完過,比如《紅樓夢》只願意讀跟寶玉、黛玉有關的部分,其他一概略過。

        基於我這個語文老師對讀書這件事的片面理解,所以我很少逼著孩子們看不太喜歡看的書。況且,就算認認真真看了一本兩本:

        真的是有積累?
        積累了什麼?
        抄一些好詞好句算是積累嗎?
        如果靠著看一遍書達到對語文素養、語感的提升的期望,那要讀多少書才能有效?

       
        以上這些問題我通通回答不了。
     
        我現在的想法,有了改變。 用心智圖法(思維導圖法)每讀一篇文章、一本書,愈加加深了自己知識匱乏的認知,總是跟自己說還是要抽時間讀書哇!

         這學期,孩子們開始讀陳衛平先生的《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套書15本我早就入手,和另一套《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一起包好書皮,擱置在女兒的書架上沉睡。兩套書放一起跟圖書館裡頭碼得整整齊齊的,特別“好看”。
       
        這些寶寶跟著我畫圖也有些日子了,就拿這些書試試手,畫得不好不要緊,關鍵是上面的那些問題可以解決一部分。

15本書要有16張圖
         
        一本書最少要有一張圖,第16張要將15本書歸納起來。

抓關鍵字的訣竅:動詞+名詞


目錄是重要的主分支


         主分支是心智圖(思維導圖)裡最重要的分類概念,8歲的孩子思維還處於形象思維,前運算階段處理不了太多歸納。我尤其喜歡這套書的目錄,故事的題目有趣而形象,理解故事的表達意圖又方便記憶。

看起承轉合的變式

        讀完又對每個故事起的部分做了比較,對引人入勝、因而有趣有了新的感悟。在每個小故事裡,作者巧妙地穿針引線,運用了不同的手法將遙遠的歷史和孩子的生活拉近,拉進。由此我對作者又是五體投地地佩服。

畫關聯線能加深理解

        在180萬年的悠悠歷史長河進程中,智慧的人類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作者將因果關係從兒童化的思維角度闡釋,我找到一處便欣喜一番,找得越多越覺有趣而生動。
   
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畫在圖上       

        畫完了一本課外書,我確定課外書是一定要讀,不僅要讀,而且要借助工具好好地讀。

        昨日回家路上,女兒聊到:“我覺得心智圖和數學上的直式計算是一樣的道理。”我覺得女兒的類比很貼切:幾位數乘以幾位數的題目,學過珠心算的孩子或者心算能力強的孩子,不在話下;可是要是過於複雜了,也是無法負擔的。但學會了直式計算,就不一樣了——只要拿起筆,在紙上按規矩慢慢做,沒有學過心算也不妨礙得出正確的答案。直式不正是一個將腦袋裡處理不了的計算過程外化到紙上處理的好工具嗎!

        用心智圖來讀課外書也是同一個道理,從小掌握好這個工具,讀書有外掛,何愁語文學不好?!
返回上頁

推薦閱讀

推薦課程

Back To Top
+886-2-2346-6136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