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繪本故事《好想吃榴槤》 - 心智圖筆記 | 孫易新心智圖法

Loading

返回上頁

親子繪本故事《好想吃榴槤》

image
繪本給人感覺像是一種精緻細膩的藝術,以它為教學媒介,可以激發孩童五官的敏銳度,藉著父母或老師的引導講述、討論繪本故事及心得分享的過程,能讓孩子學會省思與建構意義的內化,養成閱讀習慣與自主學習的能力。 

因此,親子繪本閱讀不只是講故事,也不是讓孩子自己閱讀,重點在於透過討論與心得分享的過程,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我綜合歸納了多篇有關繪本結合心智圖法的論文研究,發現閱讀繪本時,結合心智圖可以提升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興趣;擷取故事內容關鍵字的能力有所進步,語文理解與寫作能力也會明顯提升。此外,能透過心智圖對故事內容產生更完整的連結,孩子也會較願意主動發言提問,說出故事的內容重點。 



親子繪本故事《好想吃榴槤》 
MindMapper:孫于涵(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專案經理、孫易新心智圖法講師班16期結業) 

為何需要透過心智圖來帶領孩子閱讀繪本呢? 

每一本繪本都有它想要引導孩子認識的意義與知識,一般繪本閱讀方式能透過書中呈現的畫面、元素與文字,由講者(家長或老師)說給孩子聽,或由孩子自行閱讀,進而學習繪本中想要帶給孩子的教育意義。透過心智圖,不僅能達到這個目的,更能藉由心智圖法的擴散性思考與垂直性思考,加強孩子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增強邏輯思考的能力。 

帶孩子運用心智圖閱讀繪本的第一步,便是先讓孩子讀過一次繪本,結束後引導孩子思考這本書最重要的是什麼(亦即中心主題)。以《好想吃榴槤》為例,最核心的關鍵就是榴槤,因此在心智圖上透過視覺,就能得知一本書的核心重點。 

抓到核心重點後,從最簡單的人、事、時、地、物切入,與孩子進行討論。以《好想吃榴槤》為例,透過與孩子的討論,得知發生的地點、人物有誰,甚至能清楚判別主角與配角。 

在故事情節部分,可試著請孩子說出事情是如何發生的,接著發生什麼事,最後故事如何結束,讓孩子清楚了解故事的起承轉合。透過心智圖的記錄,能一目了然看清繪本的結構,除了讓孩子口說以外,帶孩子看著心智圖,從地點、人物、情節再次複習,能加強孩子對繪本內容的理解,並領悟出它所要表達的意義(啟示),一一記錄在心智圖上。 

使用心智圖閱讀繪本,不僅能保有親子繪本閱讀原有的好處,更能帶領講者與孩子一同解析與思考內容,加強孩子的分析理解能力,透過共同思考建立更多親密聯結。 

試著運用心智圖帶領孩子閱讀繪本吧!把繪本內容整理成心智圖,讓繪本不只是繪本,而是孩子腦袋中的一張地圖。 



【孫易新老師點評】 

將故事內容以人、事、時、地、物來分析,可以提升對知識的理解;以時間順序的開始、經過、結果來描述,則可增進情意的感受。 

于涵以這張心智圖帶領繪本閱讀,讓小朋友先掌握故事中的關鍵元素,例如故事在哪裡發生、主要人物有誰,然後才討論故事情節,如此一來,孩子對劇情發展的感受會更加深刻。 


本文摘自孫易新著《心智圖法的生活應用》,轉貼本文時禁止修改,禁止商業使用,並須註明來自「孫易新心智圖法」及附上原文連結。
返回上頁

推薦閱讀

推薦課程

Back To Top
+886-2-2346-6136
LINE